减轻中低收入群众丧葬负担
市民政局局长刘涛详解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目标:主城区3个公益性公墓拟在二环周围选址,今年年底前完成1个公墓建设选址和方案论证,2014年底前完成建设。2015年、2017年分别启动建设第二个和第三个。主城以外的其它区县(自治县)按照《重庆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有序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
未来5年内,我市计划在主城二环周围交通方便的地段,分年度选址新建3个规模为400亩左右的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总规模为1200亩,满足主城区中低收入群众10年的安葬需求。
我市为何要大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公益性公墓建成后,是否能满足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丧葬需求?带着这些问题,9月17日,记者对市民政局局长刘涛进行了专访。
殡葬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要求还存在差距
红白喜事,历来是我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大事。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快了殡葬改革的力度,加强了殡葬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市殡葬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殡葬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丧葬费用的不断攀升成为各界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民间甚至还出现了“死不起”的戏谑之词。
从相关部门统计看,2012年我市主城区居民办理丧事的安葬费用平均超过3万元。刘涛坦言,我市殡葬服务设施现状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中低收入群众丧葬负担较重,殡葬服务水平同人民群众的殡葬服务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客观在于殡葬服务目前普遍以民营企业提供的市场化服务为主,由企业实行自主定价,市场调节。政府通过建立殡葬救助制度,免除了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的基本丧葬费用。为切实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众反映突出的丧葬价格偏高的问题,市政府常务会议近期审议通过加快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的方案,将提升殡葬公共服务能力,调整优化市场结构,平抑殡葬消费价格,保障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需求作为我市殡葬改革的重要任务。
多方减费降低公益性公墓建设成本
刘涛说,先在主城规划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是由于主城是全市城市人口最集中的区域:“根据主城区经营性公墓土地剩余现状,城镇人口总数、死亡率、以及公益安葬选择率等因素测算,我们计划在主城二环周围交通便利的地段,分年度选址新建3个规模为400亩左右的城市公益性公墓。”刘涛说,3个公墓建设总规模为1200亩,可满足主城区中低收入群众10年安葬需求。
修建3个公益性公墓,资金如何筹集?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建设方案确定,每个公墓总投资5.24亿元,其中4.74亿元由银行贷款解决,5000万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则由市财政一次性补贴解决。
刘涛表示,由于城市公益性公墓定位是满足中低收入群众丧葬需求,因此由政府主导修建,建设用地实行政府划拨并减免土地征用和建设相关规费,而公墓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财政补贴,这样就降低了公益性公墓的建设成本:“公墓建成后,将按照保本微利的成本价销售,预计墓位会比现在经营性公墓的均价便宜50%,直接让利于民。”
根据规划,今年年底前我市将启动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的建设选址和方案论证,明年内完成建设。2015年、2017年再分别启动建设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
刘涛还表示,主城以外的其他区县也要按照《重庆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有序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
公益性公墓与经营性公墓合理互补,满足丧事多样化需求
公益性公墓价格较低,那么其环境和景观是否会受到影响?对此,刘涛表示完全不用担心:修建公益性公墓是政府为了满足中低收入群众丧葬需求而开展的民心工程,虽然价格低于经营性公墓,但在环境、景观、交通等综合配套服务方面都会精心考虑,突出庄严肃穆的基调。
公益性公墓建成投入使用后,是否会影响其它经营性公墓的建设和销售?刘涛表示,对此也不必担心,城市公益性公墓定位在基本档次,与经营性公墓合理互补,形成不同档次墓位合理供给的市场格局。基本档墓位由公益性公墓提供,保障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安葬需求;中高档墓位由经营性公墓提供,满足丧事多样化需求。同时,今后有了公益性公墓参与竞争,对整个公墓市场也会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刘涛表示,通过这些工程建设和配套设施,我市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安葬需求将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