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的殡葬服务业主要为民政部门所直属的国营殡仪馆垄断,尤其是火化殡仪馆和墓地这两项。最近二三十年出现了少量私有殡仪服务公司——往往也和民政部门有各种关系。尽管民政部坚称殡葬业为“事业”,可事实上,现在地方民政局和企业多把它当成“产业”经营,而且是“暴利产业”——火化等少数几个环节由民政部门统一定价,其他殡仪馆打包出售的骨灰盒、寿衣等等往往动辄几千上万,利润率高得惊人,可到那时节不买就是不行。
从2004年来,殡葬业一直就跻身国内十大暴利行业之一,这自然也引得越来越的企业垂涎。不过有趣的是在大陆殡葬产业里翻江倒海的却是几个台湾背景的商人。这里面最著名的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生命集团(HK:8296)的控制人刘添财。他在1990年代初就在台湾经营殡葬生意,2005年尝试进军中国大陆的殡葬市场,就是先“搞定”了重庆民政局,全面托管当地的3大殡仪馆,开出的条件是殡仪馆原员工愿意受聘的可以全部接受,愿意留任的干部则可领到“双工资”,原事业编制的工资不变,另从中国生命集团拿一份企业工资;而不愿留任的干部则可以提前退休。
主要靠大陆的生意,让“中国生命”在2009年实现上市,他们2009财年的营业额为4750万元,毛利为72%,其中中国大陆4个殡仪馆业务所占公司业务比重超过七成。比如其中的重庆江南殡仪馆2009年为中国生命集团贡献了2040万元的收入,每处理一具尸体获得约14600元,毛利高达85%以上。他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开发火化前后的增值业务,如追思、餐饮、住宿、运送、冷藏遗体、化妆、骨灰寄存和殓葬等。比如针对重庆三日二夜笑丧的习俗,殡仪馆有食堂,而各种小吃、麻将和扑克就摆置在灵堂内,供客人们随时享用。
其他像在湖南开设怀恩连锁殡仪服务公司的刘友麒家族长期在台湾经营殡葬业,是国宝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友麒2005年开始在湖南陆续开出近20家连锁店,主要是出售殡葬用品、提供殡仪服务和陵园墓地的代理销售,目标是发展成美国的SCI (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那样的全国乃至国际性连锁殡仪服务公司。在云南投资修建丘北县殡仪馆暨生态陵园项目的吴进强则曾是国宝公司的市场营销总策划,他近年在大陆做生意,还曾于去年宣称发起云南第一只私募股权基金,用于投资殡葬业,要三年内将在云南投资建设40座县级以上中小型规模的殡仪馆及生态陵园,并投资经营20个以上的殡仪服务专业超市,未来将从西南三省走向全国。不过他们并没有募集到预期的资金,而且后来发现殡葬行业地域性太强,要搞定地方民政局困难重重,很难快速扩张。
就像在艺术收藏市场、普洱茶市场一样,曾经过台湾市场训练的台商在经营手段和炒作手段上经验丰富,在信息获取上也先走一步,因此来大陆往往开始能赚到钱,不过殡葬市场最有利可图的两项业务——以火化为中心的殡仪馆业务和墓地业务的审批权掌握在各地民政部门手中,利益盘根错节,尽管刻意操作能拿下一两个地方的委托经营权或者合作,可是要靠纯市场竞争和资本运作快速扩大市场则困难重重,因此,截至目前这还是个地域性的、小规模的市场,还看不到出现全国性连锁殡仪服务公司的可能性。
再者,前几年中国国有殡仪馆、墓地不思进取,效益低下,民政部门也无心打理,所以乐于台商或私人企业托管或者合作经营。而最近三四年随着市场火热,国有殡仪馆、墓地成了摇钱树,民政部门纷纷插手把持,无背景、无人脉的民营企业要进入的难度就大了许多。
SCI的出现,是因为殡葬业在美国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产业。无论殡仪馆、火化馆还是墓地经营都是如此,而在中国,民政部门仍然尽可能维持自己的垄断权力,这使得大多数企业要进入这一市场面临重重审批门槛,而有幸通过各种手段入门的企业则热衷和民政部门合谋垄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