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殡葬文化  >> 殡葬杂谈  >> 查看详情

祭祀与布道

来源: 重庆殡葬网  日期:2018-09-17 17:04:54  点击: 
分享:
祭祀与布道  
 
-----为公墓主办祭祀活动鼓掌  
 
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  
 
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  
 
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  
 
              《禮記 祭義 第二四》  
 
    著名殡葬文化学者蒲慕州在《墓葬与生死》一书中写道: “中华民族的丧葬制度通常包括了丧礼仪式和埋葬两部分。丧礼为生者为死者所施行的一套仪式, 以结束他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并保证或引导死者进入另一个世界; 埋葬则将死者的身体以一种生者认为恰当的方式加以处理。葬礼为丧礼的延续, 而在许多文化里中, 在葬礼后还有祭祀, 为生者企图与死者往来的活动。”  
 
    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己习惯性地把祖宗背在背上、顶在头上的民族,葬礼之后的祭祀便是一种“追远”的“生者企图与死者往来的活动”。这一切围绕着逝者进行的祭祀活动,不仅展示了“灵魂永生”的生命哲学观和“生后有知”的普通生命信仰, 更现实的还是围绕着生者进行的一种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社会教化活动。  
 
    这是中华民族生命传承的最高明之处!  
 
中华民族的殡葬观具有浓厚的宗教伦理道德精神,己形成了以“慎终追远”为目的、以“事死如事存”为原则、以“既仁且智”为态度、三者结合而高度统一的民族殡葬观。物质世界的历史发展并未能使我们民族这个文化基因发生任何实质的变化。  
  
   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为现代公墓业的市场再造和高品质服务提供了广泛的工作思路。  
 
   2009年清明将至,在国家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的第二年里,在我个人的理想中,各公墓单位正在积极筹备各有特色的清明祭祀活动。今天的清明节也许会呈现出重庆现代公墓业空前未有的规模性祭祀活动发展的新局面。  
 
    在我的工作记忆中,重庆市公墓行业中坚持一年举行两次祭祖典礼的企业不多。  
 
    在过去的十年里,大多数公墓在每年的民间个体祭祀活动中都充当着园区祭祀活动安全的保卫者和清洁工的角色,它保障着人们在个体的祭祀活动中表达各自独特的意义,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们过度自由的表达。  
 
毫无疑问这是—个重要而必需的角色。但是,除此之外,我认为它还应当通过定期主办祭祀典礼活动来担负起生命文化布道者的角色!    
 
    在我对公墓的理解中,它首先应当是一所生命文化教育的特殊学校,然后是一个与现代文明气息相通的以自然生态为主公园,最后才是个墓园。  
 
我认为,在特定时段内,开展有组织的、有成套仪式支撑的文明祭祀活动的是公墓单位反映本行业或本单位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特殊社会价值所必需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考量一个公墓单位的从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大众标准之一。  
   
   是的,祭祀活动连结的另一端是死亡!是我们大多数人有意识或无意识都努力逃避和恐惧的东西!是一部份人可以公开的讨论又事实上从情感上同它保持一段距离的东西!也是一部份把死亡看作一种罪恶、一种施加于他们生命的恶毒的魔咒、甚至是一种最终可以被人类从根本上治愈的疾病的人无法接受的东西。     
 
   是的,祭祀活动连结了死亡!因此,它是对每一位参与者生死观的直接挑战!  
 
   它挑战我们的个人重要感,挑战我们拼命去追求的事业的意义, 挑战我们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  
 
   是的,祭祀活动也许会在某种程度上引发甚至强化人们潜意识中己被深藏的某些害怕的东西!  
 
   我们害怕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 我们害怕一个也许会为我们今世的罪孽支付沉重代价的来世, 我们还害怕从此变得孤独和无助, 我们更害怕从此被人遗弃!  
 
   我们企图逃避! 但是我们注定无路可逃!  
 
   既然无路可逃,我们应选择积极面对,突破以至超越!  
 
   在公墓开展有组织和一定规模的、有鲜明主题和成套仪式支撑的文明祭祀活动正是我们积极应对,突破以至超越的重要形式。  
 
    主题鲜明地举行不同规模的祭祀活动,它对于参与者的意义首先在于,它以实证的方式提醒我们:我们是一种地球上唯一知道自己将死又千方百计继续生活下去而终究难逃一死的生物。它警告我们:虽然我们已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来试图阻挡对死亡的恐惧,并企图以其他的焦虑来替代这种恐惧,但是,死亡不可抗拒!它早己与我们的生活十分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我们在竭力规避死亡的同时,也主动隔绝了我们生命中部份十分重要的生活!  
   
    有启示价值的祭祀活动的意义还在于,它从独特的角度,以我们乐以主动参与的方式加深了对自身必死的体认!它教导我们理性地认识死亡,并继续我们的生活!它教导我们加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并学习接纳自身的必然死亡的事实,当有一天轮到我们走上那人生终极考场的时候能做为一个合格的考生,毫不畏惧地面对,乃至从精神上超越死亡!  
 
富有浓厚的宗教伦理道德精神的祭祀活动会逐使我们明白:我们最终进入的世界是可以想像的, 虽然暂时会缺乏返身实证者的出席;我们应当为来世的幸福而规范我们今生的行为;我们并非孤独无助和被人遗弃,今天的场景不仅是我们与己过往的亲人的深情团聚,也会是必然成为过往的我们与亲人们在未来深情团聚情景的预演,我们不会被遗弃,因为我们不曾遗弃过他人!  
 
    如果公墓业只放大“以一种生者认为恰当的方式加以处理”,而无视“生者企图与死者往来”的精神上的需求,忽视自身应担负起的生命文化布道者的行业特殊使命,那么,它便是生硬地把一个埋葬死者身体与传承生命文化一体化的神圣道场变成了一个本质上简陋的人类遗体的堆积场!假如这样,那么无论你把石头雕刻得多么精细, 把花木修剪得多么整齐, 把道路清扫得多么干净, 也顶多算个环境管理稍好的堆积场而己,算不上一处有较高社会价值的地方!  
 
   这将是可怕的,它不仅撕碎了和撕碎着人们应对死亡勇气和信心,同时断裂了人们对生命特有的延续性的渴望, 哪怕这种延续性只是一种“企图”!   
  
  “民德归厚”、“天人合一”,体现生命从一种生命形式转化为另一种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一种生活场境转化为另一种更高级的生活场境、一种精神的存在转化为另一种精神的存在,没有空寂、没有完结,这种生生不息的大宇宙精神,是我们民族生命价值观在殡葬理念上的表现,也理应是祭祀活动的主题。  
 
   我坚信,用不了多少时间,公墓单位对祭祀活动组织的重视程度、主办的祭祀活动的品质的高下、参与者的感受、参与者的热情及自主传播的热情等将会逐步成为社会公众对公墓单位的市场价值、产品可接受的心理价位进行综合评估和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这小小随笔,权当个人为重庆各公墓业主单位即将隆重登场的各种清明节祭祀活动预支的掌声。

相关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