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起”究竟是谁之过
来源:
重庆殡葬网
日期:2018-09-17 17:28:29
点击:
清明时节一声慨叹——高额殡葬费让人死不起。要说到底有多贵,请看《中国产经新闻报》以下报道: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刚列出了一份丧葬清单:一个成本只有几十元的骨灰盒,可以卖到三四千元甚至更多;一个墓穴动辄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给殡仪馆工作人员的“白包”、运尸费、抬尸费、火化费、取灰费、火袋费等,无一不是收费的名目。
全国每年死亡约800万人,按每人最低丧事费2000元计算,每年全国殡葬业的市场额最少为160亿元。如果加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超过千亿元。而舆论对殡葬业的严重关注,几乎都与暴利相关。从2004年至今,殡葬业连续五年跻身国内十大暴利行业,且一度排名前三。怎样去消除人们“死不起”的心理负担呢?这值得深思。
“死不起”究竟是谁之过?当然不能说是死人的过,这个板子终究还是要打在活人身上。作为一个社会问题,造成“死不起”的原因也很复杂,但各级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恐怕难辞其咎。
一、在对于殡葬业的管理上,各级政府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各地的殡葬业都直接由民政部门管理,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事实上形成了高度的垄断,在高垄断下产生高暴利也就不足为奇了。加之,殡葬业都是各级民政部门的摇钱树,它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管办不分利益相连的关系,要指望各级民政部门去监管殡葬业,那虽不能说是与虎谋皮,但至少也是父母训小孩子偷了别人东西那样,告诉他下次再这样千万别让人发现啊。
二、对于墓穴等特殊的商品,正如老百姓最关心的房价一样,各级政府同样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管理,放任游资炒作,使墓穴沦为另一种无良资本谋取暴利的新工具。这里面,有很大一块就是各级政府部门,如工商、税务、物价等职能部门,以市场化为旗帜,放弃自已的监管职责,不为全体人民和整个社会负责。要说都没有监管意识也可能冤枉他们,但至少可以说对于市场经济社会的认识不足,“一切都要市场化”是另一种极端。这种监管的缺位必然导致市场的畸型发展,成为无良资本的天堂。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最严格的市场监管。
三、对于全民的新丧葬文化建设上,各级政府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一个民族的丧葬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种文化不管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一旦形成,便具有了很大的惯性。但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来讲,对于一种落后文化的改造有着自觉性和主动性。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更应当清晰地看到,在移风易俗方面还有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我们去完成。要建设和谐社会,必然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丧葬文化,和谐社会的人们不仅要死得起,还要死得文明、死得有尊严,更要让活着的人活得有尊严、有滋味。
总之,作为与生、老、病相并列的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的“死”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下大力气预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