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令墓葬用地供应面临日益紧缺困境。20日,由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举办的“福寿·古园杯小型墓设计大赛”在此间启动,墓穴“瘦身”旨在推进更环保更艺术的“节地葬”,提升公众对小型墓的认知度与接受度。
据统计,目前每年上海死亡人口约10万,90%以上的遗体火化后落葬公墓。根据上海规定,公墓单穴的控制面积为1.5平方米,双穴为3平方米。这些年,上海的公墓以每年200-300亩的速度消耗土地,预计现有的墓地存量仅能支撑10年。
传统的双人墓穴占地面积为2-3平方米,而小型墓(双穴)的占地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墓穴变小,并不意味着不够‘孝顺’,或者不够气派。相反,这样才是真正环保、现代的做法,如果小型墓在样式上加以精心设计,肯定会大受欢迎。”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如是说。据了解,上海福寿园去年销售墓穴2500个,其中小型墓占35%;而滨海古园去年大力推销小型墓,销量已占50%。
王宏阶表示,小型墓设计大赛主要是推广节约土地的概念。“我们要求墓型设计要有创造性、艺术性,展示节地化、艺术化、个性化,同时具有实用性和概念引领功能。”据介绍,大赛设立特等奖、金银铜奖以及优胜奖若干,获奖作品将被推荐到各大墓园。
墓葬用地是城市土地规划的一部分。面对此间出现的公墓土地供给日渐紧缺的现状,专家认为,上海要解决殡葬用地的问题,改革传统葬式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十多年来,上海市民大都还是采取以保存遗骨为主要方式的墓葬。由于墓葬不断侵食土地,据研究预测,十年内,上海将有百分之八十的公墓将被遗骨占满。而在五到十年间,上海的死亡人口却将由现在的十万人增加至十六万人。
目前,上海各大陵园都已意识到提倡小型墓推进节地葬乃趋势所在,而生态环保的新殡葬方式也日益受到沪上市民的关注。
业内人士算过这么一笔帐,以每个单穴占地一点五平方米计算,按死亡人口为十万人,则需要消耗土地面积二百三十亩。而相同的需求,如果以每穴占地零点二平方米的小型墓计算,则可以节省用地约二百亩。
殡葬业界有关人士表示,与传统墓地相比,小型墓、节地葬只是在外观和面积上有所改变,比较符合中国人“入土为安”的伦理思想,因此比树葬、海葬、壁葬这类没有墓地或不留骨灰的葬法更易被接受。面向全社会征集小型墓设计方案,是对殡葬传统产品的一次颠覆性创新,这一做法有利于引导民众、改变传统观念,为后代留下更多环保绿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