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国殡葬  >> 查看详情

祭祀网站风行:要想赢利必须先有规模

来源: 重庆殡葬网  日期:2018-09-18 11:34:32  点击: 
分享:

    最开始陆炜之所以想到要把祭祀搬到网上,就是认定“祭祀类的网站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要想达到赢利就必须有规模,再推广自己个性化的付费服务,才能解决存活下去的资金支持”。

  就为了这个看起来很“哲学”的商业化主意,早在2000年,这位有宗教学和哲学背景的大学老师陆炜创办了网络纪念平台netor网同纪念。

  时隔十年“网同纪念”到今年4月4日止,其纪念总量为940多万人次。

  陆炜称,网上纪念最大的成本实际上是时间成本,有了规模才能做聚合。早在2003年,netor就已实现了收支平衡。

  营销新闻人物的灵魂

  “Netor是我们自创的英文新词,Net为网,or为英文中人的后缀,网同纪念赋予人在网上或者网络人的内涵。”

  其实一个规模化的网上祭祀平台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的,为了实现用户“从一而终”的这个黏性,网同纪念在网站成立之初,就借用新闻人物和重大事件来创造点击率。

  2001年海军飞行员王伟的飞机在执行任务中被美军飞机撞毁。当时netor就和新华网合作建立王伟纪念馆。此后,网同和搜狐联合推张国荣等纪念馆,和新浪联合推黄帝网陵和毛泽东等纪念馆,这一模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一有新闻人物死亡,媒体都会首先关注netor.”

  记者看到,netor上可以找到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大批共和国将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的名人馆。陆炜称“我们的主要客户群年龄是在35岁以上,他们对生命的感受更深刻。”

  陆炜介绍,目前消费网墓的主要群体有三种。一是替明星、公众人物建纪念馆。二是替死去的子女建馆。还有一种是人在海外的侨胞,难以返乡,在网上祭祖。在网同纪念建馆的福建籍人数共有400多人。

  赚取“空间坐标”建馆费

  由于互联网的普遍免费,陆炜觉得,网上祭祀走“免费-收费”的模式显然不可行。就在2002年,网同取消免费馆概念,只保留试用馆,全面测试和检验以收取纪念馆建馆费和年费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因为对单用户收费比较低,我们不可能每单有墓地那种利润。规模之后我们再一次考虑如何做好聚合。”

  2007年,网同纪念网站改版,启动以netor空间坐标建构纪念地图和以netor时间坐标建构人文历史,并开始规划族谱、宗祠、纪念园区与纪念馆的聚合集成机制。

  目前netor有馆数10万多个,建馆费用从50到520元不等,年费从20元到50元不等,另外在线追思、祭奠用品上传、首页发布、永久纸钱、叩拜这些增值服务收费从5元至140元不等。

  “我们的主要收入是纪念馆收

  入,这块业务的用户续费比达到74%,其他服务大部分是免费的。“陆炜对具体收入不愿意做具体透露,他希望日后的赢利可以在他们已经构建起来的族谱、宗祠、园区与纪念馆的聚合群中延伸。截至2010年5月3日,netor的登录族谱5666套,入谱人数超过23万。

  网上一座馆地面一座墓

  网上祭祀并没有像一般互联网相对均衡的流量,一般流量的高峰期集中在每年的清明、鬼节、冬至等大节日。陆炜表示,如果仅仅凭借线上销售渠道,netor也不能这么快实现收支平衡。

  据记者了解,至今存活下来的网上祭祀网站不多,样式以墓地仿真为主,但建馆积累量不足,大部分没有ICP经营许可证(备字号网站实际上是不允许收费的)和工商税务执照,严重缺乏地面资源支持。

  “祭祀网站要实现快速赢利,需要有地面资源,获得墓园的支持,才能扩大客户群。”另外加强网上纪念馆的互动性,才能稳住客户群。

  于是netor走到线下,和现实中的墓园企业合作,替墓园开辟专区。“我们坚持在墓地推广‘全现实,全虚拟(地面一座墓,网上一座馆)’的殡葬理念”。

  目前网同纪念与上海福寿园,北京万佛园,北京天寿园、北京潮白陵园、南京雨花台功德园、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西安殡仪馆等陵园墓地殡仪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以年为单位,分别向我们缴纳每年几万元的程序使用费;另外,合作单位还会给我们定向销售纪念馆”。

  陆炜特别提到,netor和上海福寿园正在开展多形式的合作,除了在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的双方合作之外,现在还牵手福寿园、上海星星港关爱中心等机构进行三方合作。

  今年清明节,上海福寿园正式推出了自己的3D数字墓园,国内的公墓老大此次触网,对于昔日的合作伙伴netor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对此陆炜称“我们和福寿园的合作肯定会持续下去的。福寿园目前已经支付了网同纪念下一年度的合作费用。”

  采写:南都记者周晓

  美国SCI    赢在灵活并购和一站式服务

  南都记者刘艳艳实习生黄亮综合整理报道

  美国的SCI(美国国际服务公司)成立于1962年,1969年上市,是世界第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殡葬集团。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灵活并购和一站式服务,而且颇有特色。

  最初,它的扩张地盘在北美,不断收购全美各地地方性殡仪馆,变成一家连锁殡仪馆经销商。但它的收购对象是有选择性的,它只对那种生意不错能盈利的殡仪馆感兴趣。在资本助力下,上世纪90年代SCI进入全面扩张期。它将业务触角伸向了欧洲大陆、澳大利亚等地,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最大的殡葬公司都成为它的囊中物。

  不过,全面出击的收购路线带来的不仅是版图增大,还有负债增加。于是,SCI开始从外生增长走向内生增长。比如通过引入第三方合作和直接出售资产的方式逐步退出了某些国际业务,而按它的长期规划,它最终将完全抛售北美之外的所有国际业务,专注于打造北美地区的核心资产。

  通过出售海外业务,SCI清偿了大部分债务,同时充沛了现金流。在后期的并购业务中,它就非常重视优质资产的匹配,使并购带来的是效益,而不是负担。

  因为覆盖了殡葬这条全产业链,SCI的一站式服务令人称道,特色十足。比如它提供生者的预订殡仪服务;它的“肃穆悼念”服务;提供诸如“24小时帮助热线”以及提供建议并帮助家属从航空公司获得空难赔偿。公司认为这些辅助业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们还提供针对拉丁裔美国人的服务,叫做“天使的葬礼”,这项服务配备了掌握双语的员工以及24小时瞻仰死者的服务。

  日本心网株式会社 以细节和高科技取胜

  日本心网株式会社是一家从事殡葬礼仪服务为主的专业公司,创业已八十余年。在以精细化著称的日本,这家殡葬礼仪服务公司的成功正是依靠重视细节的人性化服务。

  比如在灵堂布置上,通常以家庭模式出现,榻榻米、茶几、木制墙壁等温馨舒适,家属可以像在家中一样,围绕在亲人身边,陪伴逝者度过最后的时刻。灵堂还有专为家属和法师准备的休息室,电视、电话、床铺、卫生设施、厨房设施,应有尽有,家属可以在那里招待前来悼念的亲友。

  高科技也被运用在殡仪领域。如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将厅内的活动传送到其他礼厅,使得主会场的情况让分会场也一目了然,国外的亲友也可以通过网络一起悼念逝者。

  除了这些细节,日本的殡仪服务非常个性化。比如对一个海员的葬礼,可将灵堂布置得仿若大海,在里面会听到海浪声,屏幕上则播放逝者生前的照片,包括与亲友的合影。

  近年来,随着日本国内殡仪公司的高度竞争,心网株式会社开展探寻海外发展。它的负责人曾专程考察上海福寿园,希望通过与福寿园合作来打开中国市场的通路。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